- 掃墓
- (掃墓, 扫墓) 傳統的一種祭祀先祖的活動。 墓前祭祀祖先, 謂之祭墓, 或稱掃墓。 掃墓活動秦已有之, 迨唐代開始盛行。 唐明皇在開元二十年下令: 寒食上墳, 禮經無文, 近世相傳, 已成習俗, 應該允許, 使之永為常式。 《清通禮》: 歲寒食及霜降節, 拜掃塘塋, 屆期素服詣墓, 具酒饌及苔剪草木之器, 周紙封樹, 剪除荊草, 故稱掃墓。 明劉侗《帝京景物略》: 三月清明日, 男女掃墓, 擔提樽俎, 轎馬後持楮錠, 粲粲然滿道也。 拜者、 酹者、 哭者、 為墓除草添土者, 焚楮錠次以紙錢署墳頭。 望中無紙錢, 則孤墳矣。 哭罷, 不歸也, 趨芳樹, 擇園圃, 列坐盡醉。 白居易《寒食野望吟》: 〝鳴啼鵲噪昏喬木, 清明寒食誰家哭? 風吹曠野紙錢飛, 古墓纍纍春草綠。 棠梨花映白楊樹, 飛是生死離別處。 冥冥重泉哭不聞, 蕭蕭暮雨人歸去〞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